一、什么是电信网络诈骗?
指不法分子通过电话、网络和短信方式,编造虚假信息,对受害人实施远程、非接触式诈骗,诱使受害人给不法分子打款或转账的犯罪行为。
二、电信网络诈骗有哪些特点?
1.犯罪活动蔓延性大、发展迅速。犯罪分子通过电话、短信、微信等途径地毯式地传递虚假信息,在短时间内发展迅速,波及范围较广,资金损失较大,社会影响很恶劣。
2.团伙作案,反侦查能力非常强。犯罪团伙一般采取远程的、非接触式的诈骗,采取企业化的运作,内部组织严密,分工明确。
3.社会危害极大。诈骗分子利用受害者趋利避害和轻信麻痹的心理,诱使受害者上当受骗,造成个人资金大量流失,穷困潦倒,甚至家破人亡。
4.隐蔽性很强,打击难度大。不法分子发布虚假信息“普遍开花”,实施诈骗犯罪活动不分国界,甚至境内外相互勾结、狼狈为奸,区域性广、隐蔽性强,打击难度大。
5.受害群体不特定。受害者有普通民众、企业老板、公务员、医生、老师,还有专家、学者等高知识分子,人人都可能成为被诈骗的损失者。
三、怎样避免电信网络诈骗?
(一)克服“贪利”思想,不要轻信麻痹,谨防上当。牢记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,天上不会掉馅饼。一定不能轻信中奖、致富、低息贷款、信用卡套现、资金被冻结等虚假信息。
(二)不要轻易将自己或家人的身份、各种验证码、通讯信息等家庭、个人资料泄露给他人。对于家人意外受伤害需抢救治疗费用、朋友急事求助类的诈骗短信、电话,要仔细核实、甄别,不要着急恐慌,更不要将“急用款”汇入犯罪分子指定的银行账户。
(三)遇到疑似电信诈骗时,不要盲目轻信,要多作调查印证。接到培训通知、冒充银行、公检法机构等声称银行卡升级和虚假招工、婚介类的诈骗,要进行咨询、核对。对于来电声称是公安、检察、法院、纪委等的电话号码,务必多方印证,尝试回拨电话核实,防止犯罪分子利用改号软件等手段冒充公职人员。
(四)正确使用银行卡及银行自助机。到银行自动柜员机(ATM、CRS等)存取款时遇到银行卡被堵、被吞等情况,要细心辨别“提示”内容,千万不要急于按步骤操作,最好拨打该柜员机所属银行客服中心电话了解查询,与真正的银行工作人员联系并处理。
(五)日常生活中要多向家人,特别是老人和未成年人讲解一些诈骗案例和手段,提高资金安全防范意识。因为犯罪分子通常喜欢选择老年人、未成年人作为诈骗目标。
平昌县中医医院 宣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